出德令哈市,乘车沿国道蜿蜒走向都兰县,总感到在一个个缓坡上盘旋前行,这是都兰县的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使然。在跃过其间成群的山峦、裸露的沙丘等漫长地带后,随着在深秋里已现枯黄的绵延林带和望不到边际的枸杞地,在车窗外向后闪过,这时便已置身都兰境内,都兰,在蒙古族语里意为温暖的地方。
在平均海拔2600多米的县域内,“温暖”的字眼里蕴含着期盼和向往。也因为这块辽阔之地干旱少雨,荒漠化程度高,都兰县走过的路径,注定要在挑战中为这块土地“改头换面”,都兰的选择是从生态建设起步,又在以生态建设重塑都兰落脚。
一抹绿色,山川为之灵动
位于都兰县宗加镇上的诺木洪,或许因为历史的渊源,诺木洪的“名头”似乎比宗加镇还要叫得响。在离诺木洪不远的地方望向远方,这片区域在一行行、一片片林带的衬托下,像一个偌大的农庄,这似乎与它的“前世”不无关联。虽说眼下在一阵紧似一阵的寒风里,前些日子还显现的一派浓绿,此时已然落叶缤纷,仍然让人想象到这里春夏时节绿树掩映的繁茂。
“当初在道路两旁或田间地头种植各种耐旱耐寒的树木,都是为了防沙挡风,护住一块块农田耕地。一代接着一代地种树植草,尤其是近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加大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长期生活在这里的各族群众也感到日子比以前过得更有滋味。”居住在宗加镇上67岁的回族居民冶成德有着这样的感触。
冶成德一家许多年前从海东的民和县脑山举家搬到这里。当时想法很单纯,就是多种些地多些收入。来后才感到这里比以前的家多了几分荒凉,甚至动过再搬回去的念头。随着当地的绿树一天天向周边扩大,风小了沙少了,心里的荒凉日益减少,尤其是子女从承包荒山造林中尝到甜头,冶成德感到简单的栽树让一家人的日子正发生着改善。
这只是都兰县实施“生态立县”的一个缩影,不为冶成德等诸多群众所知的是,近五年来都兰县累计争取生态建设资金2.84亿元,通过“三北”五期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草、封山育林等重点生态工程在都兰各地的实施,都兰县的森林覆盖率从数年前的4.04%,提高到目前的5.07%。从深层上带出的是一种理念的转变。
一个产业,带来一片活力
如果说生态建设夯实了都兰立县的根基,那么,从生态之树上嫁接出来的生态产业,则是在都兰的脚下筑起了一条强县富民的宽广之路。枸杞种植“打头阵”,“洋庄稼”藜麦等特色种植依次登场,一场源于土地上的“脱胎换骨”,书写出都兰县“走绿色路、算绿色帐、打绿色牌”的全新篇章。
如若是在盛夏时节行走于都兰各地,遍野火红的枸杞和一串串挂在枝头黑中透紫的黑枸杞,映衬出都兰县枸杞产业的勃勃生机。若干年一路走来,都兰的枸杞产业已从最初的“散兵”,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化“集团军”,占据了我省枸杞产业半壁以上的“江山”。形成了在青海说到枸杞必提都兰的强势。
就在由诺木洪走向察汗乌苏镇的行程中,一幢幢比肩接踵的枸杞深加工建筑,在一片开阔地上汇成了都兰县的枸杞产业园区,现已形成集规模化种植、科技开发、精深加工、现货交易四位一体的新型产业发展模式。近几年先后入驻枸杞产业园区的精深加工企业,凭借巨额投资与新型经营模式,以新技术、新品种的广泛应用和推广,在推动都兰县枸杞精深加工取得新突破的同时,在省内外重点区域占领了市场,推动枸杞产业快速成为壮大都兰县域经济、促进当地农业实现转型发展的主导产业。从都兰产出的枸杞酒、枸杞果汁、枸杞籽油、干果、果渣等品种繁多的枸杞产品,也在走俏省内外市场中,提升了都兰枸杞的“身价”。
一个理念,棋局满盘皆活
在追逐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都兰没有停歇,而是矢志前行。生态文明的理念已在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深扎根须,并引领着都兰在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向前迅跑。
绿色发展为都兰的枸杞产业铺出了前行之路,一株株枸杞树下又派生了林下经济。自去年至今,全县枸杞鸡养殖达7千多只,生产的枸杞花蜜达50多吨。在理念的创新中,一株株枸杞树串起了一条现代农业的循环产业链。
“靠着枸杞种植,通过养殖枸杞鸡、枸杞羊,提高了农蓄产品的附加值,而枸杞鸡、枸杞羊产出的有机肥料,经过发酵后,又回到了枸杞地里,成为枸杞种植的绿色有机肥料,这无形中为枸杞种植添加了绿色有机成分。”都兰县农牧林业部门人员如是说。
与此同时,伴随枸杞交易市场建成运营,建成枸杞烘干线234条,青海大漠红枸杞有限公司建成的年产8000吨的100%枸杞果汁产品投入市场……都兰正在推进年烘干3万吨大型枸杞烘干线、5千吨枸杞酒及饮品加工等重点工程的实施,努力打造百亿元的枸杞产业示范园区,引领柴达木枸杞产业在更高层面向前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照映下,都兰加快了农牧业产业结构的转型。全县万亩蔬菜基地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全面落地,改扩建的30家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在走出传统养殖模式,柴达木福牛、牦牛、羊等步入规模化、产业化、高效能的发展轨道。
因为“在保护中发展”这一理念的“推波助澜”,都兰国际野生动物观光园、香日德沙漠绿地等景区景点,开始向国内外伸出双臂;吐谷浑文化、德都蒙古文化、和硕特汗等当地民族历史文化,正在保护中打造成“三个神秘王国消失的遗址”品牌,助力历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都兰,身披靠生态裁出的绿色“衣裳”走来,正在推进“四个扎扎实实”、聚力“四个转变”中,完成自身的脱蛹化蝶。
生态论坛:手握的“赢牌”
11月1日,在国务院扶贫机构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推出的全国26个贫困摘帽县名单中,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跻身其中。细览都兰县砥砺奋进的脱贫摘帽的足迹,其呈现的最大特点是追求绿色发展,紧紧咬住生态文明建设这个大根本,夯实各项事业发展的根基,都兰县手里握着的是靠生态立县、生态强县,借生态之力推动发展,进而实现脱贫摘帽的“赢牌”。
处于生态脆弱和水系统封闭的柴达木地区的都兰县,一肩挑着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艰巨使命和责任,一肩扛着以发展甩开贫困,实现强县富民的繁重任务。面对选题和抉择,都兰县没有“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而是高扬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旗,把生态文明的理念实实在在地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和全过程。在奋力奏响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主旋律中,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多手联弹”,汇成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协奏”乐章。进而向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成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县、柴达木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先行县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借绿色发展释放的巨大能量,都兰县借助绿色发展搭起的舞台,枸杞产业舞得风生水起,“生态有机枸杞之都”的金名片撒向了国内外;高效特色畜牧业在注入绿色发展之魂中,释放绿色发展“红利”;循环经济产业链一路延伸,汇成了迸出希望与活力的发展脉搏……
以生态的“手臂”摘掉贫困的帽子,是都兰县在创新中挥出的神奇笔墨,这体现了都兰县在凝心聚力以“四个转变”推进“四个扎扎实实”的道路上,吃透了要义,扣准了“脉搏”,融会了实际,才塑造出了一个充满朝气、富有活力,瞄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奋起赶超的新都兰。面对新时代、新里程,都兰县正全力推动十九大精神在都兰落地生根,在新时代谋求新跨越。